在全球水资源日益严重的布景下,高效的养分物去除关于废水收回和可继续使用至关重要,但是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存在能耗密布、操作杂乱和发生很多剩下污泥的难题。1月10日,《Nature Water》刊发北京工业大学彭永臻院士团队最新研讨成果,团队提出了一种立异的处理方案——絮体办理战略,成功构建了一个既能满意厌氧氨氧化(anammox)高效脱氮,又能完成可继续强化生物除磷(EBPR)的单级混合体系。
经过结合生物膜和絮体的优势,奇妙地处理了厌氧氨氧化与强化生物除磷在生态位和污泥龄方面的抵触,氮和磷的去除率别离达到了97.7±1.3%和97.4±0.7%,生物膜中厌氧氨氧化菌丰度高达12.5%。
该项研讨不只打破了厌氧氨氧化与强化生物除磷耦合的难题,更为全球污水处理范畴供给了一种全新的、可继续的处理方案,关于推进全球水资源循环使用和可继续发展具有极端重大意义,有望在全世界内推广应用。
据了解,彭永臻院士团队的前沿技能近年来已应用于国内20余座污水处理厂。现在在北京、广东、海南以及贵州等地运转9座中试(50-100 m3/d),展开乡镇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关键技能的生产性实验研讨。新技能“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低碳脱氮关键技能与进程操控”获评我国科协2022年度“科创我国”先导技能榜--绿色低碳范畴榜单,成为该年度该范畴25个上榜项目之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污水短程反硝化耦合部分厌氧氨氧化深度脱氮技能”当选2023年度科技部“国家绿色低碳先进的技能成果目录”,水污染操控范畴共18项。(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