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缺水且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围绕治水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提供了根本遵循。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各地政协在助力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辽宁省政协助力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只为源头“好”水来
3月7日下午,辽宁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碧水保卫战重点工作推进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辽宁全省127个县级以上水源水质全部达标。
2024年3月4日至11日,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应中元带领部分委员和抚顺、本溪、辽阳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负责,赴浙江、安徽两省,就水资源保护与利用问题进行考察。形成的考察报告在水源地保护方面提出“修改完善有关政策和文件,制定水源保护区禁止事项清单和产业导向目录,明确禁止类和限制类事项和项目,在法律的框架下精准实施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建议。考察报告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
今年2月24日至3月3日,辽宁省政协考察组再出发,由省政协副主席王明玉带队,围绕“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课题赴重庆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开展专题考察学习。在归纳总结后,就水源开发与保护,提出“全面强化科学技术赋能,引导动员全民参与护水行动”等建议。
不仅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还要请进来、议起来。2023年,在由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辽河论坛上,来自全国多地的专家们提出,辽河流域需要推进水环境的治理和修复,改善河湖生态环境,提高水环境质量,防止水环境的恶化和退化,保护和恢复水环境的自然功能,减少水环境的污染负荷,提高水环境净化能力,保护辽河流域的水源地以保障饮用水安全。
2024年省政协主办辽河流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协商会,综合委员、专家意见,提出“注重加强水源工程、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之间的互联互通,流域、区域之间的水系连通,提升区域水资源调配保障能力”等建议。
省政协委员卢冬建议,积极地推进辽东半岛水资源配置工程,通过这一重要水源工程进一步解决辽东半岛水资源短缺问题;省政协委员彭立春建议,给予大伙房水源保护区有关政策支持,逐渐增强保护好“大水缸”的决心和信心;省政协委员李世江提出逐步提升农村污水处理能力,保障城乡饮水安全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辽宁省全国政协委员还提出在辽河水系绕阳河干流建设大型水库的建议。表示,在绕阳河干流上游建设大型水库,能轻松实现涵养水源、稳定沙源、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将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记者 王金晶)
“在我们福建,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好山好水好空气总是令人欣喜自豪。”初春时节,福建省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龙岩市开展政协委员河长工作调研活动,委员们深刻感受到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句话,让美丽福建就此具象化。
其间,调研组先后走进新罗区东肖溪,连城县九龙湖、北团河、青岩河、姑田河等地,实地察看了流域水量水质及水生态治理保护等情况,仔细地了解龙岩市、新罗区、连城县政协委员河长工作开展情况,并围绕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以及政协履职品牌建设等工作和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调研组建议,进一步发挥制度机制作用,常态化开展巡河问水、视察监督、协商建言等工作,助推解决河湖管护重点难点问题,为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幸福河湖献计出力,促进政协委员河长工作从“有名有实”到“有能有效”提档升级;要逐步强化协同联动,围绕“为闽协商 为民服务”特色品牌建设,深化省市县三级政协纵向贯通,并加强与水利部门、河长办等部门的横向合作,更好地发挥整体优势、增强联动效应,持续擦亮“政协委员河长”履职品牌,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行走沙溪河畔,察看流域水质,了解河道管护情况无论晴雨,吴义丰委员一有空闲,总会去河边转转。“闽江上游在经验推广、水源涵养、水岸治理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都还有提升空间。”他呼吁,全省要树标杆创品牌,继续提升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护“颜值”创“产值”。
陈凯委员今年关切海域船舶污染治理。他提出,要逐步完善“船港城”污染防治、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制度,明确属地政府应急责任,建立海上污染联防联治处罚机制、公益诉讼机制,快速推进船舶污染防治立法工作,进而有效促进海域水质稳定优良。
省政协副主席黄玲表示,福建是习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要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好政协优势和作用,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助推生态省建设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记者 王惠兵)
河南南阳市政协聚焦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保护助力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一渠通南北,清流润万家。2021年5月,习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通水不易,守水更难。”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南阳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讲话精神,把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为履职的重中之重,围绕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开展系列履职活动,助力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市政协连续三年把丹江口库区水质保护作为协商议政的重点,运用双月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等多种形式持续关注。“我们在调研时发现,丹江口库区周边居民在农业生产中任旧存在无序使用农药、部分畜禽养殖户废弃物违法排放、部分地区农村里的生活垃圾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对库区水质构成潜在威胁。”为此,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织召集相关市直单位和部分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成立调研专班,形成了《关于“加快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的协商报告》,提出的向发展生态农业的主体责任人提供诸如无危害的农产品养殖技术等服务,有效解决农田污染、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养殖污染等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有关问题明显得到改善。
在市政协召开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双月协商会上,与会委员针对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不同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分别规划布局不同的高效生态农业、保护土壤水质结构等建言献策。同时,市政协还将库区水质保护政策落实情况作为民主监督课题,推动有关政策落地落实。
“南水北调水质保护”是市政协每年提案征集的重点内容之一。仅2024年,委员们就围绕南水北调供水安全、生态绿廊建设等提交提案40多件。其中,关于“确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中华水缸生态战略地位,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保障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安全”等提案,推动中线工程沿线县市区和市直相关单位统筹推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一体保护。关于系统治理丹江口库区核心水源区石漠化的提案得到了市委的格外的重视,以社情民意信息的形式进行报送。
市政协委员、市水利局局长闫道畅介绍,针对库区执法队伍力量薄弱、执法权限不明确等问题,市水利局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建立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护联合执法机制,创新联合执法手段,有力保障了水质安全。
“千里调水,成败在水质;水质好坏,关键看源头。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大水缸和水龙头,市政协将持续扛稳渠首政治责任,发挥职能作用,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贡献智慧和力量。”市政协主席张富治表示。(记者 王有强 靳燕 通讯员 袁冉)
海南各级政协为“六水共治”支招共助治水提质升级
早春时节,海南昌化江沿岸木棉花争相盛开,水鸟筑巢繁衍,岸边芦苇白鹭不时起伏一幅水清岸美的景色引得游人纷纷驻足打卡。这是近年来海南省协同推进“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六项工作,着力推动“六水共治”取得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
2022年1月4日,海南省委、省政府在文昌市召开全省“六水共治”攻坚战动员部署会。自此,海南各级政协为“六水共治”持续建言,为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增色添彩汇合力。
“六水共治”怎么抓?在海南省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任松长提交提案,提出制定水资源节水监督管理办法、定期开展水资源节水监督检查及问题整改清零专项行动、出台海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等建议。提案得到了省水务厅会同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协办单位认真研究,提出了有关办理措施和意见。
如何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六水共治”氛围?在海南省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林秀美提交提案,呼吁在“六水共治”工作中,注重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发动群众、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提案得到了省水务厅等单位的认真研究办理。
为了让金融活水注入“六水共治”,2023年3月,海南省政协召开八届二次常委会会议,围绕创新“六水共治”工程投融资机制进行专题协商议政。会议围绕创新投融资工作机制、扎实做好治水项目策划、充分的发挥财政性资金杠杆作用、用足用好国家金融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积极稳妥推进水价改革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针对“六水共治”在实施过程中的短板,澄迈县政协委员杨知博、许卜峻在调研中发现,澄迈县在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时,存在监管长效机制不健全、重建轻管、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等问题,建议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注重断面管控、提升污水处理率等。县水务局表示,出台了《澄迈县治水攻坚战实施方案》《澄迈县“六水共治”工作考核制度》《澄迈县“六水共治”督查方案》等7项制度及3个方案,建立实行“六个一”督检考工作机制,对治水工作的进展和成效进行定期督导调度,对有关部门进行月度考评和年度考核。
2024年海南省“六水共治”投资实现逆势增长,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截至2024年11月底,共完成“六水共治”全口径投资207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24%。2024年111月193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6.9%,同比上升1.0%;104个城镇内河(湖)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6.2%,同比上升2.0%。开工建设52处农村供水工程,30.8万名群众受益;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3%,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61.3%。(记者 陈启杰)
重庆垫江县政协持续献策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让老百姓喝上安全放心幸福水
3月14日一大早,重庆垫江县政协委员、沙河乡宣传委员张先明就赶赴龙滩水库水源保护地的沙河社区,察看三格式化粪池改造工程推进情况,这已是他本月里第三次跟进这一项目建设。与此同时,与沙河社区同处水源地的忠县新立镇中岭社区、箭滩村等地的农户三格式化粪池改造工程也正在抓紧进行中。
龙滩水库位于垫江县与忠县交界处,2021年12月开始提供生活用水,是目前重庆市唯一一个跨界城市饮用水水源地。随着流域人口增长及城镇化发展,加之跨区县上下游水源地保护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水源地长效管护成了难题,水库水质也备受关注。
聚焦强化水资源保护、筑牢水生态防线,垫江县政协委员们持续建言献策,在近年来的提案中亮出了高“言值”
刘长英委员提出,及时划定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加快建立健全与忠县联合管理、联合执法的机制。张玉琼委员认为,居民生活垃圾污水及人畜粪便必须进入化粪池,过滤处理后的污水可通过灌溉农田、植树造林等方式回用。唐瑜委员建议,加快改造水源保护地农户三格式化粪池,实现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袁娅维委员呼吁,加大财政资金倾斜,支持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新建与改造。
为加快推进龙滩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县政协主席郑小波多次带领主席会议成员深入龙滩水库开展现场协商,让一个个“金点子”结出了“金果子”。
经市政府批准,垫江县与忠县划定了龙滩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范围,签订了《关于龙滩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合作备忘录》,建立了跨界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制度。
“我们还建立了两县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开展一次联合巡河(库)、联合执法、联合监测等工作。”县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自龙滩水库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创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龙滩水库水质持续向好,稳定保持在Ⅲ类及以上,该创新案例还入选了美丽重庆建设典型案例。
围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委员们还走进全县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看环境、查水质,提建议、献良策。2024年5月,垫江县出台了《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明确了27处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了一、二级保护区。有关部门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提前一年半实现81处农村黑臭水体建档清零目标,全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以上。
“保护好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郑小波表示,县政协将继续组织政协委员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监督调研工作,用心用情守护好老百姓生命源头的“一泓清水”。(通讯员 吴云 记者 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