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对于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应对灾害风险和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挑战、适应新时代水利工作发展要求等方面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贵州水利系统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加快“大水网”建设,加强河湖修复治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贵州水利新贡献。
近年来,贵州省水利厅深入贯彻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聚焦水利事业发展需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的策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水利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贵州省水利厅将人才作为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实现水利科学技术创新、提升水利管理上的水准、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的重要的条件,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厅党组书记、厅长任组长,确保党组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形成了统一领导、部门协同的人才发展工作格局;先后制定印发了《贵州省“十四五”水利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关于加强水利人才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水利人才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具体措施;通过贵州省人才博览会等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招录水利专业毕业生,一直在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专业人才比例;通过公务员四级联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方式,招录水利专业毕业生进入水利系统工作,水利专业人才力量有序发展……
截至2023年底,全省水利系统(含代管企业)在岗职工约1.9万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超57%,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占比达55.6%。
如今,贵州水利系统正努力构建一支结构符合常理、业务精湛、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的水利人才队伍,为贵州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贵州省水利厅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培育和提升水利新质生产力,实现水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水利厅进一步加快了夹岩水利枢纽工程运营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步伐。作为一项重要的水资源调配项目,今年1月15日,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王家坝隧洞全线安全胜利贯通,实现了夹岩工程建设又一里程碑节点。建成后,王家坝隧洞每年将向毕节城区提供1.6亿立方米生活生产用水,不仅能有效缓解毕节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还为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构建黔西北水网进一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推进水价改革方面,贵州省水利厅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近年来,贵州省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创新了“标杆水价+提水动力费”的定价方式,优化了新建工程定价方式。贵州省水利厅正在推进各项政策落地落实,通过区分居民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等不同用途,实施差别化水价政策,鼓励各用水主体依据自己需求合理使用水资源。加强水价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和市场变化,定期对水价做调整。“这种灵活的调整机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保证了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贵州省水利厅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贵州还积极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今,贵州的水价改革正在慢慢地深化,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为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科研攻关方面,贵州省水利厅进一步强化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了一系列水利科研项目的实施。项目涵盖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全面提升我省水利科学技术创新和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以高水平水利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在体制机制管理创新方面,贵州省水利厅通过出台系列地方性法规,建立和完善水法规体系,强化了水利体制机制法治管理上的水准。一直在优化水利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切实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效率,保障了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
今年6月28日下午,贵州省水利厅发布通知:28日夜间到29日白天,黔东南州中北部局部地区有暴雨,部分乡镇有大暴雨,个别乡镇有特大暴雨。28日夜,贵州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值班室灯火通明,值班人员共调度了黔东南等4个市(州)水文局和岑巩、镇远等35个县(市、区)水务局值班情况并抽查“三个责任人”到岗情况,共发布山洪灾害风险预警1期、风险分析研判3次、洪水预报10期,发送预警短信113373条。
6月29日早上8时起,?阳河流域全境降雨逐渐增强,河流水量激增,黔东南州水务局根据水文的监测预报情况,及时滚动会商,于8时20分将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III级。根据省、州水文雨水情监测预报情况,29日上午,镇远县立即启动Ⅱ级防汛应急响应。该县水务局按照省水利厅和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密切监控雨情、水情、汛情和山洪灾害预警,为全县防汛工作决策提供详细资料。一系列精准水文预测预报,为镇远、岑巩城区群众转移避险提供了及时水情信息,赢得安全转移的宝贵时间。
据黔东南州数据,在此轮强降雨过程中,镇远、黄平、施秉和岑巩4个县累计成功避险转移群众13740人,无一群众伤亡报告,切实做到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近年来,贵州省水利厅以构建智慧水利体系为目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AI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建成了覆盖全省的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系统,有效提升了防汛和水旱灾害风险的综合防御能力。
三维建模技术的应用。通过三维建模技术,构建了重点防洪城市、水库、河段及山洪试点小流域等140余处高精度孪生模型,为防汛调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实时监测站点的集成。贵州省汇集了1.1万余个实时监测站点,涵盖雨情、水情等关键数据,为水旱灾害的预警和调度提供了实时数据支持。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包括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水土保持大数据平台、河湖大数据平台等,为水利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管理体系的形成。形成一个覆盖水旱灾害防御人员、“三个责任人”、基层应急联络员等11.7万余人的上下联动管理体系,确保了防汛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
借助这些创新策略,贵州水资源管理的效能明显地增强,在洪水防控、水生态保护、水利设施运营等关键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智慧水利体系的实施,彰显了贵州在增强水资源利用率和改善水环境治理上的先进方法和有效成果。
节水工作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程,涉及百姓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方方面面。
贵州水资源丰沛,水系发达,4697条河流(湖水)滋养着17.6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管理好、利用好、分配好域内丰富的水资源,贵州省水利厅坚持节水优先,找准节水工作在新阶段的职责定位,精准把握新阶段节约用水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树立了节水就是开源、节水就是增效、节水就是减排的理念,通过全方位的节水工作,有效提升了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2023年9月,全国首个围绕水资源综合管理开展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举办,38支队伍152名从事水资源管理的行政和技术人员现场比拼水资源理论、实操等技能。
今年7月,在节水型高校创建工作中,贵州工贸职业学院被授予“节水型高校”称号。据悉,该学院通过能耗监管平台二次开发动态水平衡建设,全面监测和分析校园内的水资源使用情况,推动节水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凯里学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实现用水节水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全院水管理监管、检测、数据记录、数据分析智能化,对全校用水实时监控管理维护,大幅度的提升了能源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为加强用水管理,贵州省水利厅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实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使用;推动节水型单位的创建,通过技术评估和行业审核,促进了节水意识和实践的普及;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鼓励与专业节水服务企业合作,实现节水目标;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节水技术探讨研究,推动节水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制定出台《贵州省节约用水条例》,为节水工作提供法规支持。
今年5月底,铜仁首座大型水库花滩子水库开工建设,工程估算总投资32.17亿元,年供水量达8909万立方米,惠及33.73万人及245.01万亩连片灌区;6月25日,黔东南州宣威水库开工,工程估算总投资约52.87亿元,年供水量达8336万立方米,惠及83.2万人及6.49万亩连片灌区。
在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两座大型水库相继开工,释放出贵州水利建设补短板的稳步态势。
今年以来,贵州省不断快速推进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积极进展,骨干水源工程、水网连通工程及农村供水规模化工程都在有序推进之中。据统计,上半年全省共有649个水利建设项目,均已利用国债资金全面启动。通过打造“大水网”,贵州致力于进一步改善水资源的分配,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水利基础和保障。
不仅如此,贵州以空前的力度扩大了水利投资,加速了水利工程的建设步伐。通过精心规划,贵州构建了一个以主要河流和跨区域关键调水工程为骨干和主要通道,以水网互连工程、乡村供水网络、灌溉系统等为分支,以自然水源和不同规模的水库等水源工程为节点的水利网络。这一“大水网”布局,不仅强化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也为贵州的农业灌溉、城乡供水、生态保护等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位于安顺市平坝区夏云镇的节溪河,曾经见证着城市的沧桑变迁,近年来正经历一场令人瞩目的华丽转变。
通过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措施,如今,节溪河的水质得到非常明显改善,呈现了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的美丽画卷。在为沿岸的居民提供优良水环境的同时,河岸景观也得到了美化升级,成为居民休闲、游客观光的好去处,为夏云镇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一抹亮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贵州以提升ECO质量和稳定能力为核心,积极统筹江河湖库水生态保护,加强河湖岸线空间管控,实施河湖水系连通等,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试点,不断的提高河湖水质,守住水生态安全底线年,省总河湖长签发省第6号总河湖长令,印发了《关于建设美丽幸福河湖的令》,从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经济等方面专项部署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同年9月,省河湖长制办公室联合33家省级河湖长制责任单位制定印发《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加强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文化建设、水管理能力、水经济建设七大任务,自2023年起,每年建设一批美丽幸福河湖,到2025年底,省级美丽幸福河湖评定不少于10条(个),全省美丽幸福河湖数量达到50条(个)左右。
如今,在黔贵大地,水环境质量持续提高、水ECO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愈发丰富、民众幸福感日益提升,生态效益转化为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效益的良性循环日趋显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凯 王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