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南宁市水利系统正初心、担使命,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不断开创水利事业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水利局认真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积极谋划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努力扩展城市水利,不断夯实农村水利,更看重生态水利,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地增强,农田水利建设成果丰硕,农村饮水安全水平明显提高,水利事业的高水平发展切实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南宁是一座依水而建、缘水而兴的城市,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也是南宁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南宁水资源丰富,年均降雨量超1200毫米;江河湖库众多,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152条,主城区内有18条内河;拥有南湖、凤凰湖、相思湖、明月湖、五象湖、灵水湖和罗波潭7个湖泊以及741座水库。
南宁,一座有光荣治水兴水史的城市。从难以驯服的自然之河变成蓬勃的经济之河、灿烂的文化之河、秀美的惠民之河,邕江正成为“绿城”品质升级中一道亮丽的“绿轴线”,也成为集防洪、饮用水水源保护、通航能力提高、水质改善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休闲景观建设于一体的百里秀美邕江。
今年9月12日19时30分,郁江南宁水文站出现76.28米的洪峰水位(警戒水位73.0米),超警戒水位3.28米,相应流量每秒11900立方米,为2001年以来最大洪水。面对汛情大考,南宁水利交出了人民群众满意的“安全答卷”——
市水利局发挥郁江流域水库群的防洪库容作用,老口航运枢纽、邕宁水利枢纽提前预泄腾库2.4亿立方米,畅通河道行洪;启动南宁市防洪排涝泵站应急措施,减少洪峰流量约2000立方米每秒,降低水位1.5至1.8米,有效减轻南宁市城区的防洪压力,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了安全屏障。
近5年来,南宁市有效应对强降雨68次,启动洪水防御应急响应256次,全市江河湖库运行保持平稳,水库有效拦蓄洪水约27亿立方米,全市未发生山洪灾害事故及人员受伤或死亡事故。
近年来,南宁市围绕提升城乡防洪减灾能力,以堤为主,堤库结合,兴建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体系,一代代水利人接续奋斗,掀起如火如荼的水利建设热潮:老口航运枢纽、邕宁水利枢纽工程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建成龟山堤、邕宁防洪堤二期、仙葫半岛堤,新建堤防15.54公里;加固大中小型水库(闸)109座,硬化42座水库进库道路,续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6项,累计治理河长80.74公里,治理护岸115.51公里。防洪工程项目结合景观提升改造,不仅提升了南宁的防洪减灾能力,也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人居环境。
经过多年大投入、大建设和科学治水,目前,南宁城区堤防除位于江南区的白沙堤保护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外,其余均为50年一遇标准防洪堤;利用百色水利枢纽+老口航运枢纽联合调度,滞洪削峰,南宁市城区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全市初步形成防洪、治涝、灌溉、供水、生态保护等水利工程体系。
当前,南宁市正加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和小型水库安全运作保障工程,积极谋划重大水利项目储备,快速推进南宁市第二水源工程、城市防洪堤、六朝水库扩容等项目建设;围绕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积极谋划邕北灌区工程、伶俐水库及灌区工程、屏山水库及灌区工程等项目,统筹推进南宁市水网工程建设,不断的提高稳增长、促发展的水利内增力。
水利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背后,也有大中型水库移民作出的重大贡献。2006年5月,国务院完善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着力推进大中型水库移民工作。据统计,南宁市核定纳入后期扶持的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41.4万人,分布在全市14个县(市、区)和开发区的96个乡镇、532个行政村、3578个村民小组。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如何深入推动?南宁市充分的发挥扶持资金作用,加大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力度,持续加强移民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实施特色产业项目,助力库区移民致富;全市各级移民行政管理部门聚焦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精心组织、线万名大中型水库移民实现了“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十四五”以来,南宁市累计发放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7.45亿元,投入后期扶持项目资金10.05亿元。
南宁市入选广西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总投资1145亿元的《南宁市水网建设规划》获批复,近5年下达水利投资超73亿元;3年来全市落实全口径水利投资110.6亿元,完成全口径水利投资82.10亿元,各项投资完成情况位居全区前列……南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捷报频传。
2023年,全市23个水功能区考核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率100%;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各监测断面均达到或优于水质目标要求;在国家考核断面数量翻倍的情况下,南宁主要流域二类以上水质占比达到100%,连续3年实现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全优;市境内主要流域地表水水质持续保持“二类水入境、二类水出境”……近年来,南宁市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进入新时代,南宁市水利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保安澜、建水网、强治理、惠民生、求创新、拓开放,整体性推动水利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交出了水利改革发展的精彩答卷。
围绕用好水资源、管好水资源,南宁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刚性约束,强化节约用水、取用水监管、水资源保护等工作,多措并举开展工业节水、农业节水、生活节水,统筹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不断的提高全市用水效率和节水水平。
南宁市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灌溉保障能力得到提升。2016年以来,南宁市累计投入8.7亿元实施五化灌区等7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新增恢复灌溉面积9.51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69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万亩,夯实了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南宁市全力推动城乡供水融合发展,农村饮水保障能力得到提升。近年来,南宁市将小型农村供水工程纳入乡村振兴项目库实施,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为近年来受益范围最广,百姓获得感最强、满意度最高的民生水利工程,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各级衔接资金47534.81万元,完成项目1095个;累计投入10210.18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项目1842个,逐步实现连片规模化、区域相互连通、城市管网延伸,有效保障136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目前,南宁市规模化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比例为44.91%,自来水普及率达91.32%,大旱之年农村供水未出现整村连片供水困难,没再次出现规模性、根本性、颠覆性的饮水安全问题。
南宁市水土保持率连年稳步提升,水土流失面积从2022年的3790.33平方公里动态下降至2023年的3723.05平方公里,2023年全市水土保持率为83.34%,优于全国(72.56%)水平。5年来,南宁市不断强化水土保持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8.96平方公里。
南宁市累计建成40处“广西幸福河湖”,在全区率先启动河湖长制立法调研,在大型灌区渠系推行河湖长制,落实260万元河湖长制专项激励资金,成为广西首个开展并落实河湖长制激励工作及资金的设区市。实施《南宁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南宁市邕江滨水区域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基本完成51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为全国15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之一,那考河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