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领域 > ballbet登录-水库工程

蝶变龙岗·42 上角环新村改造:从脏乱城中村到幸福栖居地

发布时间:2025/03/02       来源:ballbet登录-水库工程

  位于龙岗区龙城街道回龙埔社区,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后通过第三方统租后整体改造、统一运营和居民共建的方式,将一个典型的“脏乱差”城中村,改造成了一个幸福的栖居地。其改造成果获得广泛认可,被评为“深圳优秀城中村”。上角环新村的成功改造,为提升城中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中村焕发新活力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成功样本。

  每当华灯初上,龙城街道回龙埔社区上角环新村的街巷里,一楼的面包店与咖啡屋便开始流淌出悠扬旋律,宛如轻柔的夜色序曲;与此同时,楼上居民家的厨房内,阵阵饭菜的芬芳悄然弥漫;顶楼天台上,有人架起了烧烤、也有人抱起了吉他……沉寂了一天的上角环新村迎来了苏醒时刻。

  曾有学者说,城中村是梦想的摇篮。2017年,《深圳市城市总体设计(2016—2035年)》第六场公众参与工作坊活动的主题被确定为“共想2035:城中村,梦开始的地方”。深圳市综合开发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李津逵在会上动情地说:“我们现在听到的是‘记得住的乡愁,装得下的梦想’,我们越来越感到有一种凝聚的温度,这真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作为深圳城市发展的“B面”,城中村是很多人来深拼搏奋斗的第一站,走出了许多杰出人才,承载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

  巷道狭小、垃圾遍地、电线乱搭、车辆乱停……这些很难与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联系在一起的景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与深圳的城市发展如影随形。由于规划建设和治理方面的先天不足,城中村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慢慢的变成为制约城市品质提升的一道“伤痕”。而产业大区龙岗,便是这种城市发展“B面”的典型城区之一。

  在龙岗区388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着近500个城中村,其数量占全市城中村总数的近三分之一,位居全市首位。龙岗城中村占地面积约88平方公里,占全区建成面积近五成,涉及建筑物超10万栋,居住人口占全区近六成。范围广、数量大、人口多、提升难,成为了龙岗区城市品质提升的痛点。

  回龙埔社区的上角环新村,便是龙岗区城中村的典型代表。这个在20世纪90年代于传统老村旁拓展而成的新村,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有村落发展的隐痛。坐落其中的余氏祖先廷著公祖祠,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寸砖石与木纹,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同时,由于早期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后期又缺乏有效维护,随着人口增长,公共设施、交通、管网线路等各类问题日渐突出。

  谈起上角环,年近70岁的周矿新说:“我在上角环出生,也在上角环长大。新村改造之前,狭窄的巷道两旁经常一片杂乱,角落里堆满生活垃圾,臭得很。”居民常常从窗户、阳台私拉电线给电动车充电,抬头望去,空中电线和网线像“蜘蛛网”一样,上面还悬挂着塑料袋、纸片,随风乱飞,又丑又危险。

  供水管网严重老化,“跑冒滴漏”现象频发,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导致水压不稳,高层住户常常受到水压不足的困扰。停车同样是个大难题。私家车、电动车随意停放,使得原本狭窄的道路拥挤不堪,人车混行,居民出行甚至需要侧身才能通过,消防车和救护车根本没办法通行,若发生紧急状况,后果不堪设想。极差的人居环境也导致上角环的治安情况非常差,盗窃案件频发,村里矛盾纠纷不断,许多居民因此选择搬离小区。

  为优化城中村环境和秩序,龙岗区于2006年开始推进物业管理进社区试点工作,连续4年,每年投入一亿元扶持补贴物管,建设、城管、财政等部门也大开绿灯,引导各城中村引进专业物管公司,或由股份公司成立物管公司来治理“脏乱差”问题。上角环新村也由股份公司成立的物管来管理,但收效甚微。这些曾经孕育了无数年轻人梦想的城中村,就像一个个期待破茧成蝶的蛹,在呼唤着精彩蝶变的到来。

  随着龙岗建设深圳东部中心的力度不断加大,城中村改造慢慢的变成为龙岗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策略。在这一进程中,上角环新村脱颖而出,成为城中村华丽变身的典范。

  龙城街道回龙埔社区早年就对上角环新村做过规划,其容积率相对较大,且配有一定公共空间,为改造提升提供了基础条件。基于这些有利条件,在推进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回龙埔社区党委决定将上角环新村列为重点整治对象。而对于如何改造上角环新村,社区党委也有一个共识,“我们改造的核心目标就是‘三好’,具体就是‘服务好人、管理好房和利用好地’”,社区党委书记余庆元介绍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区党委多方链接社会资源,最后与万科泊寓公司通过统租改造的方式来进行合作。2017年10月1日国庆节这天,成为上角环新村发展历史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万科泊寓正式进驻,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造工程就此拉开序幕。

  2017年10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建议。这一个文件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和力量,参与城中村的规模化改造和租赁。意味着上角环新村的统租方式实际上走在了全市的前面,当然也就要面临创新带来的压力。

  统租改造在当时还是一个新事物,上角环村民们心存顾虑,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特别是涉及到自用土地出让问题时,村民们更是心生抵触。周矿新回忆道:“按照改造方案,需要对现有道路进行升级,要拆除居民楼外自家围栏,并出让约30平方米自用土地用于公共建设,居民们认为自身利益受损,普遍难以接受。”改造工程的签约进展十分缓慢。

  要使项目顺利推进,就要消除居民的顾虑,并争取大家的理解。回龙埔社区党委决定通过党建引领,发动党员投身新村改造的宣传发动工作。上角环新村的领导干部率先拆除自家围栏,为全村群众树立了榜样,其他党员也自觉签约支持改造工作。同时,党支部书记带领支部成员,主动上门向村民解释改造方案的利弊,耐心解答他们的疑虑。在党员们的带头示范和党员干部的耐心讲解下,村民们的顾虑慢慢地减少,纷纷响应签约。

  但签约仅仅是起点,三年的施工周期需要居民付出巨大的忍耐。据上角环新村妇女组长余小慈讲:“在升级改造期间,道路开挖和施工噪音很大,居民不仅要忍受高分贝的噪音,出行也极为不便,但在社区党委的疏导下,得到了大多数居民的理解与支持,让改造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更为难得的是村民对租金损失的理解。据万村物业经理毕红成说:“由于需要对整栋楼做全面改造,租客在此期间没办法居住,村民没有租金收入。”

  在统租改造推进之后,全区城中村排水截污纳管和优质水改造工程、燃气入户工程也在上角环新村顺利落地,加上配套的道路升级和休闲广场打造,上角环新村内外环境得到大幅改观。道路平了,街巷秩序井然;墙面新了,楼宇干净整洁;“蛛网”没了,天际线清朗明亮。

  立足为城市新市民和青年提供“有温度”的综合租住社区理念,运营方对楼底商超和青年社交、娱乐和生活配套做了统一规划。他们将相邻的楼房通道用廊桥串联起来,让居民能在楼间互动;部分楼顶被打造成为露台,布置了灯带,墙面还涂鸦了版画风的动漫,营造出了极具青春活力的舞台氛围,让租客可以在此挥洒他们的才华;配齐房间的生活起居配套,租客可以拎包入住;在管理处一楼打造了公共互动区,入住居民还能够享受到免费的生活服务。“公共厨房水电气都是免费的,公共区的所有设施都免费开放,租客们可以在这里做饭、开party”,公寓运营管理人员表示,友好的居住条件成功吸引了更多青年租住。

  改造后的上角环新村华丽转身,蜕变成为环境整洁、配套齐全、小区式物业管理的宜居现代村,并荣获“深圳市优秀城中村”称号。由此实现了三方共赢的局面:对租客而言,他们告别了破旧危房,住进了安全舒适、配套齐全的公寓,住房安全有了保障;对房东而言,他们无需再为房屋出租的琐事烦恼,省心省力,且租金收入提高了30%以上;对社区发展而言,则因人才汇聚,充满生机活力,为后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由于环境友好,村里人气渐旺,餐饮店、面包店、咖啡店纷纷来到了这里,开始了他们的城中村网红店之旅。被咖啡爱好者评为龙岗区“TOP1”的松松咖啡厅,老板刘伟松在考察了周边社区乃至福田、罗湖等选址情况后,来到上角环新村,“发现这里环境好,管理完善,租金还低,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刘伟松说。2021年,这位理工男就在上角环开启了他的文艺范生活:“当每一杯定制的咖啡调配出来,闻着特有的香气,看着咖啡表面氲出的圈晕,就会有一种大功告成的满足感。”由于提供定制化服务,他的咖啡店成为附近咖啡爱好者品味美好生活的去处,也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点”。

  传统文化与青春活力交融并存的新村激发了“花园设计师”们的灵感,他们发起了“重新认识在居地,用游戏的方式设计花园”活动,将村里的空地改造成为一个共建花园。景观设计师余翠棋发动了许多居住在这里的青年、老人、孩子参与花园设计,“大家一起提供一些灵感,这样花园也会更有本地特色。”余翠棋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花园正式落成:园中五彩缤纷的地面彩绘、就地取材的石笼坐凳、居民亲手画的装饰画和大量的本地花木,不仅满足了都市人的“田园梦”,也留住了城市的烟火乡愁。用租客钟小花的话说,“我们亲自参与设计了这一个项目,共建花园落成后,我对这里有了一种融入感、归属感”。

  将城中村从城市治理问题的集中地,转变为居民生活的幸福栖居地,上角环新村的故事,是龙岗区城中村整治的生动缩影。这场蝶变凝聚了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的智慧与汗水。而像上角环新村这般“蝶变”的故事,一直在龙岗区发生。

  与上角环新村同期开展统租改造的,还有坂田街道象角塘。这个城中村紧邻科技巨头华为的全球总部,毗邻天安云谷、宝能城等有名的公司,也通过引入第三方公司做特色公寓改造,打造了集研发办公、居住、商务、文化休闲、餐饮、购物、酒店公寓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综合体。

  而往前回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龙岗区就率先推进旧改工作,提出“农民上楼、上电梯”的发展愿景,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推进。通过引导住宅联建统筹上楼,成功探索出从单栋、孖栋到集体住宅的城市化转型路径,大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并推动村民生活方式与社区治理向现代化迈进。始建于2004年的六约新村占地约9.2万平方米,是龙岗最大的居民统建新村,成为龙岗区农村城市化建设中城中村改造的一个典范。

  2007年龙岗区推行“物业管理进城中村”,西坑社区又探索出以社区股份公司组建物业公司、聘请大型物业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作顾问的居民自治管理道路,推动城中村实现标准化物业管理。

  自2018年起,龙岗区聚焦治安、消防、用电、燃气、食品、弱电、环卫、市容、交通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城中村明显问题,开展全面治理,这一系列治理行动统称为城中村“十大治理行动”,向脏乱差的城中村生存困局发起总攻,让龙岗区全域的城中村告别了“抬头看不见天,出门下不去脚”的脏乱差困局。横岗街道上围新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十分出色,成为周边社区学习的典范。

  2020年,深圳垃圾分类从“倡议时代”进入“法治时代”。那些“上角环们”的村干部倾力推动,干部登门劝导,让垃圾分类的观念在城中村也深入了人心。

  2021年,龙岗区率先启动为期三年的“活力城村”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以“城村共生、永续发展”为理念,推进城中村人居品质的优化升级,采取“分区分类”“一村一策”的策略,打破“千村一面”传统模式,推动龙岗城中村改造从“改差补缺”向“品质提升”转变。

  “三年专项行动”精心遴选了10个城中村作为试点,其中,山厦新村以一棵古榕树为中心做文章,打造出一个集党群服务、社区图书馆、市民休闲广场为一体的复合公共活动场所。宝龙街道打造大田匠作文化村,让居民白天流连美景,夜晚沉浸剧场;大芬油画村引入世界级艺术资源,年轻人纷纷前往大芬美术馆“打卡”,掀起出游热潮;甘坑新村则成为周边居民的“活力中心”,传承百余年的麒麟舞焕发新生,成为全新的文化IP……

  这些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改造,都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推进,为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而做改造。龙岗的城中村正一个个褪去昔日的破旧外衣,换上崭新妆容。今天,它们不再是城市的“伤痕”,而是城市乡愁的承载地,是居民生活的幸福栖居地,也是许多青年奋斗的创梦空间,它们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奏响属于追梦人独特的美妙乐章。

  得青年者得未来。青年是城市活力的主体,而青年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住房问题。住房友好是城市对青年友好的重要指标。让青年有得住、住得好,也是提升龙岗城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作为青年来深的第一站,城中村是许多人的“深圳梦”开始的地方。青年来龙岗筑梦,大多落脚蜗居在这里,奋斗拼搏也在这里。因此,这里有城市最浓厚的烟火,也有最奔放的活力。把城中村打造为青年们的美好生活栖居地,不仅是城市对青年的温情守护,也是在营造“青合力”的汇聚点。

  让城中村的环境变得更整洁、配套更加齐备、生活更方便快捷,对吸引青年留下来无疑是一个主要的因素,也是城中村的配套建设的关键。

  以上角环新村为例,通过统租改造,政府与社会紧密协同,推动了城中村排水截污、优质水改造和燃气到户等工程的顺利落地。旧有的排水管网被彻底更换,实现了雨污分流,河道水质恢复清澈,道路变得干净清爽;自来水清洁稳定,由深圳自来水公司负责抄表和管网维护,居民不需要承担因盗水而分摊的高额水费;天然气直接入户,让居民用气便捷、安全。

  此外,村里建成了篮球场,并为球场增设了灯光,让青年们在工余时间能够尽情挥洒激情;匠心打造了村史文化墙,以浮雕等形式展示“客家民居”“舞麒麟”等地方特色文化,讲述上角环村的历史变迁和海外华侨捐资建校故事,为青年读懂和融入在地文化提供了载体。这一些细节处的用心,提升了上角环新村的人文氛围,吸引了大量青年白领入住,带动了新兴的商业氛围的形成,使其迸发出别样的活力。

Copyright © ballbet登录|ballbet官网下载|ballbet苹果客户端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10138号    Sitemap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