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城而过的舞阳河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的“母亲河”,水绕城、城护水,见证了县城蜕变、滋润了市民生活。近年来,施秉县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通过上下游协同治理、跨区域跨流域联合执法等全力打好碧水攻坚战,2024年底,舞水(舞阳河)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为施秉高质量发展新增生态名片,“爱水”“护水”“敬水”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为地方谋发展的重要方法。随着城景一体化改造,市民的生态获得感逐渐增强。10公里水车造型、8公里木质栈道、34座亲水平台和绿化达15万平方米的河滨休闲公园构建成了“生态体育国家公园”,城市绿化、人行步道、骑行车道、广场配套建设的环城水系让施秉县城推窗即景、出门见景、处处是景。水晏河清、人水和谐靠的是污染源头的综合整治、多部门的齐抓共管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参与。
近日,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施秉分局执法人员对施秉县污水处理厂、施秉县垃圾填埋场等多家单位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现场执法检查,对环保“三同时”、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污染物排放、排污许可执行等情况展开全方面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把环评、能评、安评“三道关口”,坚持依法治污,守牢生态底线。
“在执法中,我们全面排查产污、排污、治污环节的安全风险隐患敏感点,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依法查处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督促企业强化环保主体责任意识,推动企业加快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发展。”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施秉分局执法人员孙迁说道。
在施秉县城污水处理厂,粗格栅、提升泵房、沉砂池、消毒池等污水处理设施的规范高效运行,是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的具体体现,污水由浊变清保障了广大市民的生命之源。借助全天候、无死角“垃圾不落地”管理以及县城污水管网收集系统的改造完善,城镇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6%、98%以上。
“我们县城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水量是6000吨每天,当前已经是满负荷运行,平均每天处理量在6100方左右。经过预处理、深度处理后的水是达到城镇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排入舞阳河作为景观用水。自污水处理厂运营以来。我们会每年定期对外开放,目前接待社会公众有800余人次,极大增强了公民的节水护水的意识。”施秉县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蒋伟说。
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施秉构建了“党政齐抓、部门联动、上下共管”的河湖长工作格局,县、乡(镇)两级设立“双总河长”,实现对区域内河流管护的“无缝覆盖”,重拳出击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的河湖“四乱”问题。全县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共79名,其中舞阳河共有20名,为保护舞阳河河湖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严打水域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外,施秉还对重点污染源企业排污口实施24小时在线监控,着力推进成功磷化公司20000KVA黄磷炉技改扩能项目,慢慢地增加完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建设,加强排污口治理,实现了工业废水达标排放,严控工业公司污染。通过集中开展水库水质污染专项整治,加大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取缔了舞阳河流域拦河渔网2000余张。近三年舞阳河国控、省控断面甘溪高碑、金坑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全县饮用水源地均达到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超过100%标准。
“我们每季度都会对全县国控、省控断面进行水质监测,近三年,舞阳河流域施秉国控出境断面、甘溪高碑水质断面,达到优于二类水质,我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施秉分局监测站监测人员刘秉新说。
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政策的同时,施秉对照舞阳河流域保护地方性法规条例,坚决执行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坚持做好“治、防、管”文章,围绕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实施系统化治理。截至2024年底,全县累计完成35个行政村农村里的生活污水管控工作,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管控率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城乡污水收集解决能力持续提升,舞阳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环境日益凸显。
施秉县甘溪乡高碑村党支部书记孙兴红介绍:“我们高碑村的农村污水及垃圾,都进行了集中收集和处理,村容寨貌干净整洁,依托舞阳河生态廊道建设,我们村发展精品水果种植近100亩,建成特色民宿12家,村民年均收入达万元以上,生态产业已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68%”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守护一方山水,美丽河湖流经美丽乡村,穿过水墨云山的施秉县城,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生态+”的新模式有力推动舞阳河生态环境“高颜值”源源不断转化为百姓生活“高品质”,不断具象化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切实做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陈茂为 彭刚)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