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领域

推进县域统管提升我县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1/01       来源:业务领域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农村饮水安全保障重要指示精神,着力破解农村供水工程管护难题,健全优化长效运行管理体制机制,不断的提高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探索出了一套产权明晰、政府主导、行业监督管理、专业运作、县级统管、各司其职的农村供水高水平发展运行管理格局。

  多年前,供水体制不一、职能主体交叉、供水模式多样、管网建设多重、管理上的水准低下、统筹调配不顺、经营成本居高、供水价格难以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机制等明显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县农村供水事业的发展。

  2020年以来,我县结合地域特点,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建大提中并小”的供水思路,依托城乡供水一体化和集中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实施“农村饮水提标升级工程”项目,以龙坝水厂和新胜水厂为城乡供水的“主动脉”,以乡镇水厂和农村安全饮水点为“毛细血管”,精心构筑“大水网”,推动城乡供水均衡发展,全力打通农村用水安全“最后一公里”。同时,为保障村民饮水安全,该县按照“一干多支”的总体规划布局、“空间均衡、相互连通”的科学用水思路,以新胜水厂主供水管网为“大水网”主骨架,以东城新区D段、水坪镇船形寨村、县河镇马鹿山村沿线余个行政村的供水支管网为“大水网”脉络末梢,将供水管道沿线多户农民纳入饮水提标升级对象,确保安全饮水“户户通”。

  在职能职责方面,严格落实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县人民政府对全县农村供水保障负总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供水保障,主要负责人为本乡镇农村供水保障的第一责任人。县水利、卫健、生态环保等部门负行业监督管理责任,供水单位负运行管理责任。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供水单位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做好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

  在清产核资方面,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竹溪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所形成的资产全部为国有资产。对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覆盖的工程等相关产权,属国有或集体所有的无偿划拨(归口)县润源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源公司)。属民营的由第三方合法评估机构确认、审计部门审计后由润源公司实行有偿收购。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不能覆盖的供水工程产权归辖区乡镇所有。

  在运行管理方面,润源公司负责全县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运行管理。润源公司根据真实的情况组建乡镇供水公司,乡镇供水公司负责农村供水工程“源头到村头”的维护与管理;村民委员会负责“村头到户头”的维护与管理;用水户负责到户进行“水表至龙头”的维护与管理。

  在水价形成方面,县发改局出台了《关于全县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价格的通知》,明确了农村供水水价和城市供水系统向农村供水延伸水价政策,为实现我县城乡供水“同网”“同价”“同质”“同服务”的目标,实现县域统一管理、统一运行、统一维护提供了政策支持。

  在水费收支方面,乡镇供水公司对收取的水费实行专账管理,所收水费60%归乡镇供水公司管理,用于制水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开支、支付管理人员工资及管网维护等费用。所收水费40%返还至村民委员会,由村民委员会建立资金专户,大多数都用在支付管理人员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确定)和村内供水工程村头到户头的日常运行维护。对水费收取较好的管护单位,可以从收取的水费中提取特殊的比例作为奖励。对于水费收取好的乡镇、村或工程,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和维修养护资金。

  在智慧水利方面,新建竹溪县供水调度便民服务中心,新建供水调度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水质监测中心、应急物资仓储中心各一座,配套建设职工生活服务中心、水务信息中心、智慧水务平台、水情教育基地、绿化、安防等设施。不但可以合理的调配水资源,实现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的科学调度、统筹兼顾,同时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减少了管理层次,使“多头管水”为“一龙制水”,提高政府水资源管理部门的决策能力和工作效率。

  在经费保障方面。因农村供水工程管网覆盖地广人稀,生产及运行成本较大,而水费收入维持正常运行很难,为保障工程正常运行且长久发挥效益,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护基金及县级运行管护奖补资金制度。农村供水“源头到户头”的维护工程由乡镇供水公司实施,实施前先报水利部门审批,工程实施完成后,由辖区乡镇和水利部门组织验收结算。维护基金申报由乡镇供水公司负责申请,报水利、财政部门审批。乡镇供水企业来提供维修支付凭证,维护基金原则按50%予以补助。

  “县域统管”运行模式是农村供水保障的时代趋势,我县将逐渐完备和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快速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步伐,早日实现农村供水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标任务。(杨广卒 刘晓波)

Copyright © ballbet登录|ballbet官网下载|ballbet苹果客户端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10138号    Sitemap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