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六十年来,飞跃不息的东江水继续滋养着粤港澳大湾区数千万民众。图为东江上的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新华社;左下图:东深供水工程施行24小时智能调度,图为东江水资源调度中心。右下图:供港东江水悉数在深圳水库的生物硝化站过滤、淨化后送往香港。
水脉相连甲子情,一泓清水润香江。3月1日,有着“供港生命水线”之称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下称“东深供水工程”)迎来正式通水暨广东对香港供水60周年。
六十年来,飞跃不息的东江水继续滋养着粤港澳大湾区数千万民众,累计供水达671亿立方米,其间对香港供水达300亿立方米,占香港淡水总用量近8成。这座为处理香港饮水困难而兴修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60年来看护供港水的手法益发才智化、数字化,工程已完结无人机巡检全掩盖,水面亦布有无人船巡查,筑牢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水安全保证。\大公报记者 李紫妍
“自给自足、又快、又好地完结东深供水工程规划,提前给香港同胞供水。”上世纪60年代,为解香港水荒,来自珠三角区域的上万名建造者,通过人工开挖、肩挑背扛等方法,开山劈岭、凿洞架桥、修堤筑坝,用一年时刻建成这座其时全国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至2003年,东深供水工程先后进行四次大的扩建改造,将年供水规划0.68亿立方米提升至24.23亿立方米。当时,东深供水工程满意了香港约80%的淡水需求,成为保证香港供水的生命线。
60年来,共有3万多名工程勘探、规划、施行工程人员和运转维护人员参加东深供水工程建造运转,广东省先后推进出台一系列法规准则,全面施行河长制,保证东江干流、重要水源地及20个监测水库(湖泊)水质全体安稳合格;建立专门部分担任对港供水作业。
看护供港水的手法益发才智化、数字化。东江流域水量水质监控中心内,一块才智大屏上汇聚着流域内重要取水口、河流重要断面、重要水电站的信息数据,能全面感知、实时把握整个流域的雨水状况,该中心主任陈志坤介绍,一旦水库下洩流量与调度方案不符,体系立刻报警,确保供港水取水口一年四季都水量足够。
粤海水务总工程师黄振盈介绍,工程已完结无人机巡检全掩盖,全线架无人机守时巡查监测,水面亦布有无人船巡查,可主动展开采样、巡查、监测等使命。工程最终一站深圳水库还具有全球最大的原水预处理工程,从东江引进的水悉数在此通过生物硝化站过滤、淨化后再进入水库、送往香港。
在东江“榜首滴水”源头──江西寻乌县桠髻钵山深处,为了不让农药、化肥污染水体,自2002年起,当地在多个村庄推广封山育林。坐落广东河源的万绿湖(新丰江水库)更是东深供水工程的重要水源,当地为维护东江水质,先后拒绝了超500个、总投资600多亿元的或许影响水质的工业项目落户,累计投入上百亿资金整治全市河流。
自通水以来,粤港两边坚持互惠互利、协作共赢的准则,签订了13份供水协议。国家严重水利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装备工程上一年全线通水,为香港供给应急备用水源,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装备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造中,供港水及全体湾区水安全还将增加一道又一道“稳妥”。本年,为庆祝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60周年,粤港还将一起展开多项庆祝和交流活动,包含举办东江水供港60周年纪念仪式,在东深供水工程设置打卡活动,拍照东江水主题电视节目特辑,安排香港中小学生展开东江水供港探索之旅、安排香港学者专家和青年展开国家水利建造参访团等。